春夏之际,气温暖和,适合出门游玩,唐朝百姓会穿着灵动飘逸的衫。标准的衫是不开衩的,延伸至膝盖以下,会用一块布料接成一圈横襕作为装饰,这种叫襕衫。在唐朝,读书人、官员不干体力活,襕衫是最合适的选择。
如果是体力劳动者,比如农民、军人,会给衣服开衩,俗称“缺胯衫”。初唐的时候,这种衣服一般是在膝盖两侧开个衩,方便腿脚活动。到了后来,直接开到腰部,就算做个一字马,那也是毫无压力的。部分审美独特、追求新颖的人,甚至会在衣服的背后也开衩,用“三衩衣”来形容,再合适不过了。缺胯衫的实用性确实很强,到了宋朝,基本成了老百姓的主流服装,而襕衫则升级成为高级礼服,主要在隆重的礼仪场合使用。
秋冬之际,窄袖袍就要上场了。
中国早期服饰中,只有内衣才是圆领的,直到南北朝时期,这种圆领风格被外衣采用,到了隋唐时期,圆领袍已经成了主流穿搭。而且,在唐朝,不管身份地位如何、社会等级如何,都可以穿圆领袍服。
如果想做时尚界的宠儿,吸引路人的注意,还可以选择翻领袍。
翻领袍起源于回纥,随着回纥与中原文化的碰撞,开放的唐朝百姓就借鉴了他们的风格。
天寒地冻的时候,男人们就要穿袄了,里面填充棉絮,长度到膝盖。说起来,唐朝的袄子就是如今的羽绒服,不过单论保暖效果的话,肯定要差不少的。如果是军中的将士,一般穿短袄,方便操练、打仗。